【美】傑弗里·貝德
  北京將於今年11月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聲譽正處於高點。在這一時刻,中國應該尋求讓鄰國們感到安心,確保其仍和平崛起。
  近年來,亞洲國家之間的摩擦逐漸增多。中日關係極度惡化。日韓關係因為歷史問題爭議而遭受挫折。朝韓之間的敵對關係依然是和平的威脅。在亞洲多國,民族主義領導人掌權,他們推行的政策體現了愛國自豪感,但對別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卻不夠寬容,在存在爭議的問題上缺乏靈活度。
  這種環境要求大國,尤其是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的主辦國——中國要表現出政治家的風度。中國自身發展處在一個關鍵轉折點。一方面,連續幾十年的驚人經濟增長、外匯儲備不斷累積至4萬億美元、以中國為中心的亞太經濟融合、強大軍事力量的發展以及與鄰國保持多年的和平,這些都使得中國成為地區強國,乃至世界強國。許多中國人感到,隨著力量的增強,中國的聲音應該迴響在世界舞臺。
  但中國崛起的國際環境並不單純。三十多年前將中國推上經濟和軍事現代化道路的鄧小平意識到,中國的崛起將會讓鄰國感到不安。因此,隨著其經濟改革項目的推進,他開始極力改善中國同鄰國的關係,並奉行韜光養晦的戰略。
  美國在成為全球強國和地區統治性力量的過程中也曾面臨類似的兩難境地。美國戰略學家談論了一個世紀的“門羅主義”,努力限制西半球其他強國展示其影響力。儘管這在美國人看來很自然,但美國的南部鄰國並不這樣認為。“門羅主義”現在已經被丟棄到歷史教科書中,中部美洲和南部美洲的一些國家總是採取與美國利益不相符合的立場。這便是現代世界本應有的樣子,無論這對於美國人來說有多麼不舒服。
  一些中國分析人士卻愚蠢地表達對於“門羅主義”的欽佩之情,並將其視作中國需要學習的典範。我不認為,中國尋求主宰那些重要而又驕傲的鄰國,坦誠地說,這也不可能實現。但許多亞洲國家卻十分擔憂中國的崛起及其經濟力量是否預示著中國將這麼做。中國領導人應該展現出鄧小平的智慧,像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做過的那樣,解除這些擔憂之情。
  借助奧巴馬總統的訪問,中國和美國應該建立一種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相互合作的關係,如朝鮮和伊朗核問題、打擊“伊斯蘭國”問題、阿富汗局勢穩定、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能源開發和安全等。亞太國家希望中美關係積極、穩定。兩國領導人要拒絕魯莽行事,抵制住本國國內激進民族主義者的呼聲,不要只做中國鄰國希望的事情,而且還要做兩國需要做的事情。▲(作者是奧巴馬政府前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東亞事務的高級主任
  ,本文由王曉雄譯)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mkg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